清康熙郎窑红釉穿带直口瓶-陶瓷艺术品瑰宝

2020-02-11


郎窑红釉穿带直口瓶


年代:清康熙

产地:景德镇

收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郎窑红釉穿带直口瓶,清康熙年间制,外底镌刻乾隆诗。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为故宫镇馆之宝之一。


清康熙郎窑红釉穿带直口瓶色彩绚丽,红艳鲜明,且具有一种强烈的玻璃光泽。由于釉汁厚,在高温下产生流淌,所以成品的郎红往往于口沿露出白胎,呈现出旋状白线,或粉色、淡青或浅红色,俗称“灯草边”;而底部边缘釉汁流垂凝聚,近于黑红色。


清康熙郎窑红釉穿带直口瓶,是清代康熙时期江西巡抚郎廷极督理景德镇窑务时所创烧的陶瓷,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8世纪初,江西巡抚郎廷极奉康熙之命到景德镇主持御窑,试图烧制出失传数百年的祭红,虽未成功,却成功地烧制出另外一种更为鲜亮的红釉瓷器,人们把这种瓷器以他的姓氏命名-郎窑。


清康熙郎窑红釉穿带直口瓶高20.8厘米,口径6.1厘米,足径9.1厘米,直口,长颈,垂腹,呈现出自上而下颜色渐变的趋势。瓶底处两侧各留长方口,便于穿系。器身施红釉,口部却留出胎体白色,底部则强调釉色的凝聚,突显渐变的情调。


外底施白釉并镌刻乾隆御制诗:“晕如雨后霁霞红,出火还加微炙工。世上朱砂非所拟,西方宝石致难同。插花应使花羞色,比尽翻嗤画是空。数典宣窑斯最古,谁知皇祜德尤崇。乾隆乙未仲春月御题。”


在容器上系带是对无梁、无系、无扳手的器物进行提拿的传统方法,拆卸容易而又非常实用,也可以使器物在摆放位置上固定,不致被损坏。


清康熙郎窑红釉使用的郎红釉属高温釉,在1300℃以上高温烧成,是我国名贵铜红釉中色彩最鲜艳的一种。郎窑红无论瓶、碗、盘各种器物的底足旋削十分讲究,为了流釉不过底足,工匠用刮刀在圈足外侧刮出一个二层台,阻挡流釉淌下来,这是郎窑红瓷器制作过程中一个独特的技法,因此郎窑红器的施釉技术有“脱口、垂足、郎不流”之称。从传世实物看,大瓶之类器物也有红釉垂流过足边,又经人工打磨修正的。当代景德镇烧制颜色釉的技术很高,尤其所烧红釉浑然一体,非常艳丽,带有刺目的釉光。器底为亮青釉,足边釉也进行过打磨。



  • 首页
  • 旅游头条
  • 掌上中国
  • 情报局
  • 视频
  • 全国景点
  • 旅游攻略
  • 旅游界
  • 最新
  • 景点排名
  • 景点介绍
  • 元宇宙
  • 民宿
  • 当季旅游
  • 自助旅游
  • 云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