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鲁旅游推荐-典型的南美洲国家秘鲁
秘鲁卫星图
秘鲁是一个典型的南美洲国家,位于南美洲西部,自然地形自西向东显跳跃式变化,安第斯山脉纵贯国土南北,西部沿海地区则为干旱的平原,东部又有亚马孙盆地的热带雨林。
秘鲁农户在晾晒古柯叶
秘鲁人口估计为3,100万,包括印第安原著居民、梅斯蒂索人、欧裔、亚裔等。秘鲁古代的伟大文明的另一种佐证,就是相生于这片土地的多种语言。西班牙语是秘鲁的官方语言,并在国家的大部分地区使用。同时,其他语言也被宪法承认,如:克丘亚语,该语言的多种变体在安第斯山脉地区广泛使用,另外还有艾玛拉语,该语言主要在安第斯山脉南部使用。斯匹布语、阿沙宁卡语和阿瓜鲁纳语是亚马孙地区所使用的语言,而这仅仅是秘鲁43种母语的一小部分。
秘鲁是多种族国家,在过去5个世纪由不同族群融合而成。各民族文化传统的融合在艺术、饮食、文学和音乐等领域创造了多元的表达方式。
秘鲁传统节庆
秘鲁结合了不同的信仰、习俗和经历,创造了将近3,000个年度热门节目,包括守护神节、游行、狂欢和宗教典礼,表达了对上帝的信仰、对大自然的尊重以及对自由的庆贺。秘鲁节日对于他们来说有着神秘的一面;其中大部分来自天主教与前西班牙宗教传统的融合。回报大地母亲是所有地区庆祝活动的主要部分,这一主题旨在对Pachamama(大地母亲)的无尽慷慨予以报答和认可。
印第安人在西班牙人殖民统治之前已在秘鲁土地聚居数千年,西班牙人和非洲人在殖民统治期间大量涌入,与原住民互相融合。秘鲁独立后逐渐有来自英格兰、法国、德国、意大利和西班牙的欧洲移民定居。奴隶制取消后,中国人在1850年代开始进入该国工作,并成为有较大影响力的族群。2008年秘鲁华人约占10%,多为广东和福建等地移民,部分已不懂中文。其他移民包括阿拉伯人和日本人。
秘鲁是马铃薯的原产地,图为长势良好的秘鲁马铃薯
秘鲁孕育了美洲最早人类文明之一的小北史前文明,以及前哥伦布时期美洲的最大国家印加帝国。秘鲁以其多样性的自然风光、西部沿海沙漠、亚马逊河丛林、安底斯山地印加遗迹及世界最高的的的喀喀湖,使秘鲁成为世界上最具观光价值的国家之一。在马丘比丘(Machu Picchu)的石砖墙、莫切(Moche)精美的土庙和卡拉尔(Caral)的神圣金字塔之外,秘鲁的文明自万余年之前就已发源于寒冷的安第斯高原。是这些居住于四千余米寒冷高原的人民建造了印加帝国失落的古城,是他们设计了复杂曲折的印加之路,是他们规划了令人惊叹的水利与农业工程。这些捕猎野兽,采集野果的先人们定居于这片神奇的土地,他们在阿亚库乔(Ayacucho)大区的皮基马查(Pikimachay)、瓦努科(Huánuco)大区的拉里科查(Lauricocha)、塔克纳(Tacna)大区的特切帕拉(Toquepala)等地留下了不计其数的足迹,调查人员因此得以获知秘鲁文明的诞生地。
秘鲁地形示意图
安第斯山纵贯秘鲁南北,山地占全国面积的1/3。全境从西向东分为三个区域:西部沿海区为狭长的干旱地带,为热带沙漠区,气候干燥而温和,有断续分布的平原,灌溉农业发达,城市人口集中;中部山地高原区主要为安第斯山中段,平均海拔约4300米,亚马孙河发源地;东部为亚马孙热带雨林区,属亚马孙河上游流域,为山麓地带与冲积平原,终年高温多雨,森林遍布,地广人稀,是秘鲁新开发的石油产区。
科罗普纳峰和萨尔坎大山海拔都在6000米以上,瓦斯卡兰山海拔6768米,为秘鲁最高点。主要河流为乌卡亚利河和普图马约河。中部的南段多火山,地震频繁,东南与玻利维亚交界处有南美洲第二大湖的的喀喀湖。中部的北段海岸和近海蕴藏石油。岸外海域富鳀鱼(秘鲁沙丁鱼)等渔业资源,沿海岛屿积有大量鸟粪层。森林面积占领土面积51%。
秘鲁风味美食
秘鲁的食品和菜肴丰富多样,别具一格。秘鲁人民是马铃薯的最早培育者和食用者,马铃薯至今仍是他们钟爱的食物。烹调技术多有独创的秘鲁人民可以用马铃薯作主要原料,制作出上百种风味各异的糕点和佳肴。在他们款待宾客的餐桌上,总少不了几道以煮、煎、烧、烤方法制作的马铃薯风味菜。
秘鲁马铃薯
秘鲁菜肴大体可分为两大系:以利马为代表的沿海区以辣味为主,主料是鱼、海味、鸡和马铃薯,做法多为凉拌、清蒸和烧烤;以库斯科为代表的山区菜以甜味为主,主料是牛、羊肉和马铃薯,以炖、烩、煎为主。秘鲁的传统饮料是奇恰酒和皮斯科酒,分别以玉米和葡萄酿制而成。一般来说,山区的印第安人爱喝奇恰酒,沿海城市居民喜饮皮斯科酒。
秘鲁古柯树
古柯是一种灌木,生长在南美洲安第斯山脉地区,树高1至3米,叶含可卡因,有麻醉作用。当地印第安人常用古柯叶泡茶,称为古柯茶,同茶叶和咖啡一样饮用。为了忍受艰苦的生活条件,穷苦的印第安人把古柯叶当作咀嚼剂,带在身边随时放入口中咀嚼,以便充饥御寒。
利马
利马是秘鲁的首都,同时是秘鲁最大的港口。位于秘鲁西部的利马濒临太平洋,终年少雨,是世界有名的“无雨城”,冬季多雾潮湿。利马由于其便利的海港,利马在1535年被选为秘鲁的首都。在大部分殖民地时期,利马始终是南美洲最重要的政治和商业权力中心。这辉煌的过去反映在殖民地时期的建筑上,这些建筑也为利马赢得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世界文化遗产”的美名。
利马是全国的文化中心。圣马科斯大学是秘鲁全国最有名的高等学府,于1551年建校,是美洲历史上第一所大学。利马还有许多博物馆,其中黄金博物馆当列首位。位于首都利马以北185公里的卡拉尔古城建于公元前2600年,是一座与埃及金字塔处于同一时代的古城遗址,亦是美洲最古老的城市。
马丘比丘
马丘比丘是秘鲁历史上著名的印加帝国建于约1500年的遗迹,海拔2430米,坐落于群山之间,面积约9万平方米,为热带丛林所包围,享有秘鲁“庞贝”之美誉,1983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遗产。
智利著名诗人聂鲁达曾在他的长诗《马丘比丘之巅》中写道:我看见石砌的古老建筑物镶嵌在青翠的安第斯高峰之间。激流自风雨侵蚀了几百年的城堡奔腾下泄…
的的喀喀湖
的的喀喀湖为群山环抱,景色秀丽,湖岸蜿蜒曲折,形成许多半岛和港湾。乘小游艇漫游的的喀喀湖,充满了神秘的色彩。可以看到大片的倔强的香蒲冲破湖水,傲然挺立在湖面上,一望无际的香蒲丛中有纵横交错的水道。印第安人一向把它奉为“圣湖”。
的的喀喀湖位于玻利维亚和秘鲁两国交界的科亚奥高原上,被称为“高原明珠”,是南美洲地势最高、面积最大的淡水湖。湖水面积大约为8300平方公里,平均水深140-180米,最深处达280米。湖中有日岛、月岛等51个岛屿,大部分有人居住,最大的岛屿的的喀喀岛有印加时代的神庙遗址在印加时代被视为圣地,至今仍保存有昔日的寺庙、宫殿残迹。湖边还盛产高大的芦苇,湖面上有由印第安人用芦苇编织的一种浮岛,人们在浮岛上常年生活,打渔,甚至可以在上面种植蔬菜。目前这种芦苇船和浮岛都成为吸引旅游者的好观光景点。
帕恰卡马克遗址
帕恰卡马克遗址位于利马以南20余公里处的“鲁林谷地”,在秘鲁古文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于公元前200年左右兴起,15世纪达到鼎盛时期,1533年被入侵的西班牙殖民者毁坏。它原为前印加时期土著人的土地神庙,后被印加王国征服,成为秘鲁中部海岸最著名的神庙,以庄严、肃穆、雄伟而著称。其中最高大的建筑物被称为太阳宫(或太阳庙),高6层,背靠大海,建在山顶上。大殿背后建有观象台,观看太阳出没并据此制定农历。在太阳庙另一侧的低洼处还建有月亮宫。
帕拉卡斯自然保护区
帕拉卡斯自然保护区位于利马南部247公里处,在伊卡省境内,距皮斯科城19公里,总面积33万公顷,是秘鲁太平洋海岸著名的旅游胜地。保护区内最引人入胜的去处是鸟岛(Islas las Ballestas),鸟岛由南岛、北岛和中岛及6个礁石岛组成。其中北岛最大,面积为64公顷,距海岸11公里。
从帕拉卡斯海湾到鸟岛的途中,人们可以看到,在一个小岛的坡面上有一幅巨大的图案,其形状象蜡烛台,也有些象仙人掌树。有的考古学家认为这是过去为船只导航用的,也有的认为是外星人刻画的。这个图案是什么年代刻画的,其作用是什么,至今仍是个难解的谜。
自30年代帕拉卡斯为一法国旅游家发现后,前往观赏这一景观的游人逐年增多。近年来,秘鲁政府十分注意开发旅游资源,已将帕拉卡斯列为国家自然保护区。这里雨量极少,终年阳光灿烂。
纳斯卡地画
美国人保罗·科索科在纳斯卡地区研究古印第安人灌溉系统时于1939年发现纳斯卡地画,位于秘鲁首都利马南300多公里处。是散布在250平方公里干燥沙质地表上的众多深几十厘米、长几百米到几公里不等的巨大线条。以笔直的直线和箭头型为主,也有其它几何图型和动物图案,如蜂鸟、卷尾猴等。
纳斯卡地画因尺寸巨大,需乘飞机在空中才能看到全貌。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于1994年12月14日决定将这一遗迹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予以保护。
库斯科古城
库斯科古城中精美的石砌墙垣和太阳庙遗址等古印加文明的痕迹比比皆是。这里有世界闻名的举行“太阳祭”的萨克萨瓦曼圆形古堡。秘鲁人称其为“安第斯山王冠上的明珠”和“古印加文化的摇篮”。
库斯科古城位于海拔3410米的安第斯山高原盆地,古城依照美洲狮的形状而建。头部是位于安第斯山脉上的萨克萨瓦曼神庙,中部是印加王宫,贵族的住宅在美洲豹的尾部。其轮廓现在仍然依稀可见。现在幸存下来的一些宫殿、庙宇和房尾,大多是从90公里外的山上采集的巨石堆垒而成。石块之间拼接密实,不用任何泥土和黏合物,石缝连一片刀片也难插进。在胜利大街的印加罗加宫墙上,有一块著名的12角形巨石,镶嵌之精巧令人称绝。库斯科城已被联合国列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
库斯科古城中心广场正中耸立着一位印第安人的全身雕像,四周有西班牙式的拱廊和四座天主教堂。几条狭窄的石铺街道呈放射形通向四周,街道两旁仍矗立着用土坯建造的尖顶茅屋,其中许多石头房基还是古印加帝国的遗物。广场东北,有五间大厅的太阳庙建于高耸的金字塔顶。还有月亮神庙和星神庙。广场东南,有对峙的太阳女神大厦和蛇神殿的墙壁遗迹。广场西南方,有一较小的欢庆广场,印加人昔称为“库西帕塔”,是欢庆帝国军队凯旋归来的场所。两个广场附近有考古博物馆。展出印加帝国时期遗留的陶器、纺织品、金银器皿和雕刻碎片等。
阿雷基帕
阿雷基帕,秘鲁第三大城,南部阿雷基帕省首府,秘鲁最古老城市之一。位于米斯蒂火山山麓、海拔2,300米的山谷中。这里有白雪皑皑的米斯蒂火山,四周峰峦环峙,树木苍翠,景色清幽。传古印加帝国最高统治者梅伊塔-卡帕克到达这里时,对左右赞扬说:“阿雷基帕”,意为:“好,我们就在这里住下”,城名就来源于这句话。
阿亚库乔城
阿亚库乔城,秘鲁中南部的山城,阿亚库乔省省会和商业中心。位于西科迪耶拉山东坡,海拔2,746米。周围有起伏的丘陵,西北距首都利马571公里。这里的西班牙式建筑保持完好,宗教气氛浓厚,教堂很多,多饰以华丽的壁画。
瓦努科
瓦努科,秘鲁瓦努科省首府。位于中部瓦利亚加河上游的山间盆地内,海拔1912米。1539年西班牙殖民者在印加帝国古城乌努奎石头城附近建城,此即老瓦努科城,在现瓦努科城西56公里处,后迁现址。它是拉丁美洲最古老的西班牙城市之一。距城5公里处,有公元前1900年建造的古庙,庙中有双手交叉的石雕像遗迹,故称为叉手庙,是美洲最古老的庙宇。
秘鲁亚马孙地区
秘鲁亚马孙地区,亚马孙河在印地安人语言中的意思是“撞碎独木舟之河“。它源于秘鲁,流经巴西入海,全长6400多公里,在秘鲁境内为680公里。它是世界上水量最大的河流,最深处达240米,河水上涨季节每秒流量30万立方米。亚马孙地区除少数城镇外,分散在各地的1200个部落还处在刀耕火种状态。
伊基托斯
伊基托斯,是秘鲁亚马逊丛林地区最大城市,秘鲁东北部洛雷托大区玛瑙斯省首府。面积1213平方千米,都会区人口46万,是秘鲁第6大城市。位于亚马孙河南畔。东距大西洋3,700公里,小海轮可溯亚马孙河抵达,为世界上海轮抵达最远的内陆港之一。
伊基托斯,原为一印第安人渔村,1866年设市。为附近橡胶等农产品的主要集运港。1980年辟为自由港。热带原始森林风光绚丽,旅游业兴盛。有大学和机场。伊基托斯市位于秘鲁热带森林的腹地,是亚马逊地区的商业中心,建城已有120多年的历史。早在本世纪初橡胶热年代,它就是种植园主和富商大贾挥霍的娱乐之地,一些雕刻壁画的欧式建筑,至今还保留着当年的风姿。

缅甸新首都内比都 缅甸人民强国梦的战略支点
缅甸首都内比都位于缅甸中部山区,坐落在勃固山脉与本弄山脉之间锡塘河谷的狭长地带,战略地位重要。内比都的前身是前首都仰光与北方大城市曼德勒之间的一个山区贸易城镇彬马那。缅甸新首都内比都,寄托着缅甸强国富民、崛起于世界的美好理想,是缅甸人民
2020-01-28
缅甸最大最繁华城市-仰光
仰光地处缅甸最富饶的伊洛瓦底江三角洲,是缅甸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缅甸最大最繁华城市。2005年之前是缅甸的首都。仰光是充满活力的生活之城,仰光看起来像一个巨大的公园,到处是植物,花草和佛塔。裸露左肩、穿着红色袈裟的僧人赤脚在街上飘着
2020-01-28
马来西亚旅游宣传片
马来西亚旅游宣传片:谢谢你爱我。马来西亚,是多民族多宗教的多元文化国家,主要有马来人、印度人、华人等组成。多元文化不仅让马来西亚成为美食天堂,还孕育了丰富多彩的节庆文化。马来西亚的地理多姿多彩,一如她的文化。最令人着迷的,是马来西亚
2020-01-20
万塔之国缅甸主要旅游景点介绍
缅甸主要旅游景点资源介绍,缅甸热门旅游目的地:第一大城市仰光、古都曼德勒、佛教圣地蒲甘、首都内比都...缅甸是佛教氛围很浓的国家,缅甸人在佛教思想的长期影响下乐善好施,临死时把全部积蓄捐献出来修一座佛塔才算了却心愿。缅甸全国到处佛塔林立
2020-01-19
北海道冬天旅游最值得去的几个地方推荐
北海道冬天旅游最值得去的几个地方推荐,北海道的冬天特别美,是世界级的冬季旅游胜地。北海道的雪量非常大,降雪量排全球第二,并且这里的雪属于粉雪,质地非常的好。松软幼细的粉雪营造出北海道冬天如童话般的梦幻世界,深受女孩子们的喜爱...
2020-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