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旅游业迎来“新常态”,创新驱动将成为旅游业绝地逢生的终极武器

2020-05-11


2020年,旅游业将迎来“新常态”,包括戴口罩乘飞机、保持社交距离、景区预约、线上购票;行业洗牌加剧,依赖国际市场的旅游企业出现倒闭潮、旅游经营模式转型加剧、国内周边游成主流...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的背景下,世界旅游组织预计:2020年旅游数量将比2019年下降20%-30%,国际旅游收入将减少3000亿-4500亿美元。世界旅游及旅行理事会最新预测,受疫情影响,全球旅游业将有多达1亿人面临失业,损失将近2.7万亿美元。


疫情重压之下,老牌旅游企业纷纷倒闭出局


新冠肺炎疫情导致行业洗牌,百程旅行网等老牌旅游企业纷纷倒闭出局。


德国汉堡中国之旅有限公司,由于疫情原因,旅行团陆续取消,公司于2月21日向法院申请进入破产保护。


作为中国国内签证行业的龙头企业,百程旅行网没能熬过寒冬,由于出境人数的大幅缩减,该公司在2月底宣布关闭并启动清算准备。据媒体公开报道的资料显示,百程旅行网于2000年成立,曾先后完成四轮融资,累计超1.3亿美元(超9亿人民币),其中最出名的两笔融资分别是阿里参与的2000万美元B轮融资,以及“公募一哥”王亚伟参与的1亿美元C轮融资。


3月初,日本神户夜光邮轮公司宣布,提交破产申请,这是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第一家宣告破产的邮轮企业。


新冠肺炎疫情对旅游业的冲击从亚太地区向全球扩散,也在出行住宿、餐饮娱乐等各个领域蔓延。


旅游行业分析师亨利•哈德福特:就需求和财务表现而言,未来几个月的旅游行业将会很糟糕。


全球最大的民宿平台爱彼迎在3月底宣布,暂停所有营销活动。


日本64年历史的老牌旅馆“富士见庄”,也因游客锐减,不得不宣告破产。


韩国酒店3月空房率超过九成,韩国酒店行业协会数据显示,韩国44家大酒店今年的损失额已经高达835亿韩元,约合人民币4.8亿元。


韩国酒店工作人员:除了宴会厅,其他的客房都关门了。客房在6月15日之前暂时不会开,不知道这一时间会不会再延长。 


受疫情影响,泰国数百万人失业,一同“失业”的还有大象。由于外国游客稀少,商业大象营地和保护区缺乏喂养大象的资金,已将100多头大象送回它们的家乡,最远的地方需要跋涉150公里。


旅游业面临“新常态”


在可以大规模使用的疫苗出现之前,旅游业将迎来某种“新常态”,包括戴口罩乘飞机、保持社交距离、用非接触支付方式取代现金、采取严格的卫生措施、景区预约、线上购票、错峰、限流、刷脸入园;依赖国际市场的旅游企业出现倒闭潮、旅游经营模式转型加剧、国内周边游成主流、新的市场增长将更多的通过创新驱动来实现...


面对“新常态”,各国旅游业出台的各种措施和方案在什么时间实施也是一个问题。疫情在欧洲各地发展速度不同,取消边境管控也难能统一。欧盟决定继续限制赴欧“非必要旅行”,将今年3月中旬开始实施的“封盟令”延至6月15日。法国总统马克龙则在不久前暗示关闭申根边界应持续到9月,称疫情“并非同步影响所有国家”。


鉴于疫情尚未明确好转,近期在欧洲范围内自由旅行的可能性很小。参考中国的实施策略,大多数国家的旅游业将由国内游客主导。奥地利总理库尔茨近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说,他本人如果有机会休假,将会待在奥地利,他也建议奥地利人都在本地度假。意大利旅游部长达里奥·弗朗切斯基尼本周说,今年意大利不会出现大批外国游客,整个旅游行业可能要到2023年才能彻底恢复,而第一波游客潮将由意大利人构成。瑞士政府建议公众在2021年之前不要做出国旅行计划,同时鼓励旅游业将目标转向国内市场,帮助消费者重拾信心。


创新驱动将成为旅游业绝地逢生的终极武器


值此新常态下,旅游界将该如何绝地逢生?云景点小编认为,创新驱动必然是旅游业绝地逢生的终极武器。


大城市周边度假游大有可为


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为大都市白领提供短期休假的大城市周边游度假产品大有可为。基于那些高压下的都市人群,推出极度放松和缓压系列型旅游度假套餐,这便抓住了市场需求。


其次,随着此类项目遍地开花,形成逐渐分区域的多样化主题,便吸引着不同层次的游客,将使周边度假游蛋糕越做越大。


只有精准的定位目标人群,才能设计出令市场追捧的产品。


旅行社的重生需要产品创新


没有优势产品的旅行社,在业务停止几个月之后,在人员流失、资金见底、市场收缩的局面下,基本上很难重启。既没有吸引人的优势产品,又没有品牌支撑,市场上还有谁呼唤你的归来?


当前大多旅行社并没有“产品”的概念,更没有品牌概念,只有线路规划和报价。这是一个值得旅行社经营者在这场疫情导致的大变局之下重新审视的问题。


旅行社唯有深度研究市场需求,进行产品创新和经营模式创新,研发出具有自身特色的、符合市场需求的优势旅游产品,才能适应新形势,从而得到生存而健康发展的机会。


地方政府的招商引资观念或待革新


基于国内资本比劳动力更缺乏的现实,使得许多地方政府把招商引资作为解决经济发展资金、搞活经济的一种有效手段,因此把招商引资视为促进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尤其是对大资金、大品牌的招商,更是狠下功夫,甚至很多地方政府四大班子的一把手,直接作为若干大项目的责任联络人。


这一现象尽管具有一定的历史合理性并产生了一些积极作用,但也在某种程度上弱化了对中小企业市场创新的推动。以旅游业为例:某市的一个小型旅游企业,创新研发出了深受市民欢迎的个性化短期度假产品,不但可以满足该市市民的度假需求,还可以吸引周边城市的客源,继而增强当地经济活力,并提升该市的区域品牌影响力和吸引力。


疫情重压之下,缺资金、缺资源的小微企业面临艰难时刻。其实,疫情对地方政府和小企业而言是双重挑战,小微企业是否战胜疫情也是当地政府是否战胜疫情的一个重要参照指标。对一些苗子比较好的小微企业,做些适当的鼓励和扶持是时下所需要的。以点带面,一粒好的种子,或可以演变为一片生机勃勃的丛林。



友情提示:
您可以通过页面底部的分类标签阅读相关拓展内容。
  • 首页
  • 旅游头条
  • 掌上中国
  • 情报局
  • 视频
  • 全国景点
  • 旅游攻略
  • 旅游界
  • 最新
  • 景点排名
  • 景点介绍
  • 元宇宙
  • 民宿
  • 当季旅游
  • 自助旅游
  • 云画报

云景点客服邮箱:yunlvyou@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