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献之《中秋帖》运笔如火箸画灰,气吞万里一笔书

2020-02-12


中秋帖


作者:王献之|晋

收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简评:运笔如火箸画灰,气吞万里,米芾评其为一笔书天下第一帖。


王献之《中秋帖》是书法一笔书的代表之作,宋代著名书画家米芾称之“所谓一笔书,天下子敬第一帖也”。



《中秋帖》,又名《十二月帖》,传为东晋书法家王献之创作的草书书法作品,纸本手卷,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中秋帖》原为五行三十二字,后被割去二行,现仅存三行二十二字。释文曰:中秋不复不得相还为即甚省如何然胜人何庆等大军。无款署,有明董其昌、项元汴、乾隆等人的鉴藏印跋。



《中秋帖》于清乾隆时被收入内府,与《快雪时晴帖》、《伯远帖》号为“三希”。卷前引首清乾隆行书题“至宝”两字,前隔水乾隆御题一段曰:大内藏大令墨迹,多属唐人钩填,惟是卷真迹,二十二字,神采如新,洵希世宝也。向贮御书房,今贮三希堂中。乾隆丙寅二月御识。



《中秋帖》字形大小正斜组合,行草相杂,书法古厚,墨彩鲜润,字距布置紧密,运行流利,连断往复。整幅字守中线,行间透气,齐头平脚,气韵贯通,雄浑奔放,气吞万里。


《中秋帖》整幅作品气势磅礴、雄迈飞动,与传世的王羲之书法作品中那种含蓄、古雅、流美的草书风格相比,显得神气外露;与王献之《鸭头丸帖》、刻帖《十二月帖》等相比,也略有差异。特别是写到最后一个“军”字,竖画向下延伸舒展,显得气势奔放,但没有一连到底。正是“大鹏抟风,长鲸喷浪,悬崖坠石,惊电遗光”。但这种放纵豪情中,又蕴藏着清雅洁净的气息,再现晋人书法那种天然去雕饰、秀媚洒脱的时代风貌。

 

宋代书画家米芾评:“大令《十二月帖》,运笔如火箸画灰,连属无端末,如不经意,所谓一笔书,天下子敬第一帖也。” 



  • 首页
  • 旅游头条
  • 掌上中国
  • 情报局
  • 视频
  • 全国景点
  • 旅游攻略
  • 旅游界
  • 最新
  • 景点排名
  • 景点介绍
  • 元宇宙
  • 民宿
  • 当季旅游
  • 自助旅游
  • 云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