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石窟 从北魏以瘦为美到唐代以胖为美之时代审美标准变化的历史见证
龙门石窟是中国石刻艺术宝库之一,是国家5A级景区和世界文化遗产,位于中国河南省洛阳市南郊12公里处伊水两岸的龙门山和香山崖壁上。
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孝文帝年间,之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宋等朝代连续大规模营造达400余年之久,南北长达1公里,今存有窟龛2345个,造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2800余品。其中“龙门二十品”是书法魏碑精华,褚遂良所书的“伊阙佛龛之碑”则是初唐楷书艺术的典范。
龙门石窟延续时间长,跨越朝代多,以大量的实物形象和文字资料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许多领域的发展变化,对中国石窟艺术的创新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世界最伟大的古典艺术宝库之一和中国石窟艺术的“里程碑”。龙门石窟也是从北魏以瘦为美到唐代以胖为美的时代审美标准变化的历史见证。2000年龙门石窟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2014年龙门石窟“剪刀手”佛像走红。
2000年11月,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龙门石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龙门地区的石窟和佛龛展现了中国北魏晚期至唐代(公元493~907年)期间,最具规模和最为优秀的造型艺术。这些详实描述佛教宗教题材的艺术作品,代表了中国石刻艺术的最高峰。”
龙门石窟是北魏、唐代皇家贵族发愿造像最集中的地方,是皇家意志和行为的体现,具有浓厚的国家宗教色彩。两朝的造像反映出迥然不同的时代风格,北魏造像在这里失去了云冈石窟造像粗犷、威严、雄健的特征,而生活气息逐渐变浓,趋向活泼、清秀、温和。这些北魏造像,脸部瘦长,双肩瘦削,胸部平直,衣纹的雕刻使用平直刀法,坚劲质朴。在北魏时期雕凿的众多洞窟中,以古阳洞、宾阳中洞和莲花洞、石窟寺这几个洞窟最有代表价值。其中古阳洞集中了北魏迁都洛阳初期的一批皇室贵族和宫廷大臣的造像,典型地反映出北魏王朝举国崇佛的历史情态。这些形制瑰异、琳琅满目的石刻艺术品,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域外文明交汇融合的珍贵记录。
北魏时期人们崇尚以瘦为美,所以,佛雕造像也追求秀骨清像式的艺术风格。而唐代人们以胖为美,所以唐代的佛像的脸部浑圆,双肩宽厚,胸部隆起,衣纹的雕刻使用圆刀法,自然流畅。龙门石窟的唐代造像继承了北魏的优秀传统,又汲取了汉民族的文化,创造了雄健生动而又纯朴自然的写实作风,达到了佛雕艺术的顶峰。
唐代龙门石窟的重点洞窟中,以规模宏伟、气势磅礴的大卢舍那像龛群雕最为著名。这座依据《华严经》雕凿的摩崖式佛龛,以雍容大度、气宇非凡的卢舍那佛为中心,用一周极富情态质感的美术群体形象,将佛国世界那种充满了祥和色彩的理想意境表达的淋漓尽致。这组雕像体现了大唐帝国强大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显示了唐代雕刻艺术的最高成就。
龙门石窟位于中国河南省洛阳市南郊12公里处伊水两岸的龙门山和香山崖壁上,南北长达1公里。
中国5A级旅游景区名录大全【共339个,最新】
中国国家5A级景区是目前全国旅游景区最高评定标准。截至2024年2月,中国国家旅游局(现已并入中国文化和旅游部)共确定了339个国家5A级旅游风景区...,具体如下...
2024-02-07
明十三陵,朱棣等十三位明朝皇帝在北京的皇陵集群
明十三陵是朱棣等十三位明朝皇帝的皇陵的总称,位于北京城北郊。截止2023年,十三陵已开放景点有:长陵(永乐-明成祖朱棣),定陵(万历-明神宗朱翊钧),昭陵(隆庆-明穆宗朱载坖),神路,康陵(正德-明武宗朱厚照)。其中定陵地宫可进入参观...
2023-01-17
福建东山岛-镜面沙滩、鱼骨沙洲,各呈其妙
东山岛(福建省漳州市东山县),中国著名旅游岛,其中镜面沙滩、鱼骨沙洲,各呈其妙,引人入胜...
2022-11-14
爱晚亭-中国名亭-位于湖南长沙岳麓山景区
爱晚亭最大的亮点:“爱晚亭”亭额为毛泽东题写的书法手迹。据闻,爱晚亭是毛泽东早期革命活动的场所...爱晚亭地址:湖南省长沙市湘江西岸、岳麓山清风峡中,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后门附近...
2022-10-08
大新德天跨国瀑布-亚洲第一、世界第四大跨国瀑布
德天瀑布气势磅礴、蔚为壮观,其主要特点为多级、多束。德天瀑布与紧邻的越南板约瀑布相连,是亚洲第一、世界第四大跨国瀑布,年均水流量约为著名的贵州黄果树瀑布的三倍。雨季时,德天瀑布与越南板约瀑布融为一体,全宽208米。大新德天跨国瀑布及周边..
2022-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