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古代高速公路”之褒斜栈道的演变史

2017-08-05来源: 魅力汉中

  褒斜栈道”是循渭水支流斜水及汉水支流褒水两条河谷而形成的一条谷道,是典型的循河觅道路线。斜峪口在眉县西南15公里处,褒谷口在汉中市北15公里处(汉中石门栈道风景区内),因名“褒斜栈道”。褒斜栈道蜿蜒曲折,参差迂回,全长235千米。

  褒斜栈道始修于春秋战国时期,通于秦昭王时期。在中国有了冶铁工业,有了穿凿工具时,在路经之悬崖绝壁处穴山为孔,插木为梁,铺木板联为栈阁,修建成栈道。褒斜栈道工程艰巨,路途险恶,栈道的接通使我国古代交通发生了质的变化。路线平缓近捷的褒斜道,解决了古代行旅翻山越岭之苦,它是我国古代交通史上的奇迹,被称之为“古代之高速公路”。

  从秦汉起,为争取货运相通,经济惠济、民族融合和国家统一,这条道路曾上演了金戈铁马,威武雄壮的历史壮举。“穹窿高阁,有车辚辚。咸夷石道,驷牡其马因。千载绝轨,百辆更新”。形象记述了昔日栈道繁忙的盛况。褒斜栈道打通秦岭连接中国西北和西南,促进了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消弭了关中平原和成都平原秦岭自然屏障。秦汉王朝时期褒斜道沿途就是官方驿道,邮亭、馆、驿战略要地。

  纵观中国古代交通史,褒斜栈道因其险峻和特殊性而独具魅力,这一伟大的栈道工程是所有古代栈道中最便捷、最平缓,通行时间最久,最具有古道特征,被称为“栈道之冠”。褒斜栈道南端褒谷口中的“石门”是东汉永平年间采用“火烧水激”而成,是世界上最早的一条能通行车马的交通隧道。石门开通后,过往的文人骚客、达官贵人纷纷在此驻步赏景感慨万千,在崖壁上题下许多题咏和记事的石刻。历经千年岁月在这些崖壁上留下了一百多块摩崖石刻,在这其中更有十三方石刻最为珍贵,被称为“石门十三品”。

  褒斜栈道的意义绝不仅仅在于其在中国政治、军事、商贸、交通史上的特殊地位,它在古代建筑、邮驿、书法、碑刻等诸多方面的重大影响也闻名遐迩。被茅以升先生称之为“中国古代继长城、大运河之后的第三大古建筑”。

  作为曾经的辉煌,褒斜古栈道已完成它的历史使命,清末,随着铁路、航运、公路运输的完善,驿站事务渐废。民国三年(1914年)驿站尽裁。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抗战军兴,驿运恢复,为解当时机运不济之难。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人民解放战争迅捷,国民党又拓修驿道,但因溃逃未果。

  新中国成立后,宝汉公路(国道316)的兴建,宝成铁路、阳安铁路的通车,108国道的竣工,汉中这个被秦岭、大巴山环绕的盆地,逐渐走出交通闭塞的困境。

  2007年,西汉高速建成通车,成为连通川陕的交通要道。随着西成高铁、宝巴高速修建汉中石门栈道风景的外部交通将变得更加便捷。

请把云景点分享给你的朋友!
  • 首页
  • 旅游头条
  • 掌上中国
  • 情报局
  • 视频
  • 全国景点
  • 旅游攻略
  • 旅游界
  • 最新
  • 景点排行
  • 景点介绍
  • 元宇宙
  • 民宿
  • 当季旅游
  • 自助旅游
  • 云画报

云景点客服邮箱:yunlvyou@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