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淮河一线的主要地理意义

2020-02-15

巨大的秦岭山脉,在冬季阻挡了北方冷空气,因而在岭北为典型暖温带情况下使岭南成为典型亚热带。于是秦岭及同纬度的淮河组成的“秦岭-淮河线”成为了中国地理分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地理分界线。




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主要由于以下几条:


  1. 秦岭-淮河是1月0℃等温线的界限。秦岭—淮河以南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冬季基本上不结冰;秦岭—淮河以北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冬季一般结冰。

  2. 秦岭-淮河是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的界限。秦岭—淮河以南降水量大于800毫米;秦岭—淮河以北降水量小于800毫米。

  3. 秦岭-淮河是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4. 秦岭-淮河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夏季,秦岭-淮河以南和以北都是高温多雨。冬季,秦岭-淮河以南温和少雨,秦岭-淮河以北寒冷干燥。

  5. 旱地农业与水田农业分界线。

  6. 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

    ...



关于秦岭


在中国中部横亘着一条东西走向的山脉-秦岭。它就像一堵“挡风墙”阻止冬季冷空气南下,拦截夏季东南季风的北上。


自古以来,因秦岭所处的特殊地理环境,以及因此而带来的秦岭南北气候变化,人文景观、生活习俗等方面的不同,被称为我国南北的分界线。习惯上称秦岭以南为我国南方,秦岭以北为我国北方。但秦岭正式的名称是自汉代才有的。



广义的秦岭是横亘于中国中部的东西走向的巨大山脉,西起甘肃省临潭县北部的白石山,以迭山与昆仑山脉分界。向东经天水南部的麦积山进入陕西。在陕西与河南交界处分为三支,北支为崤山,余脉沿黄河南岸向东延伸,通称邙山;中支为熊耳山;南支为伏牛山。山脉南部一小部分由陕西延伸至湖北省郧县。秦岭山脉全长1600公里,南北宽数十公里至二三百公里,面积广大,气势磅礴,蔚为壮观。


狭义的秦岭是秦岭山脉中段,位于陕西省中部的一部分,在汉代即有“秦岭”之名。



关于淮河


秦岭东边的淮河是中国的一条大河,全长1252公里,发源于河南省桐柏县境内的桐柏山。值得一提的是,淮河两岸的地形、河流及水文特征的差异不如秦岭南北的差异明显,在很大程度上淮河作为南北分界线提出主要是依据其地理分区的意义。将淮河看做中国南北分界线的一部分,应该作为一个带来理解,不宜局限在某一具体的水系上,这也和淮河的实际流域有关。




视频教材: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小结:


虽然本文这些内容是中学地理的知识范畴,但是大多数同学在长大以后都已经遗忘的差不多了,所以我们就借此温故而知新吧!



请把云景点分享给你的朋友!
  • 首页
  • 旅游头条
  • 掌上中国
  • 情报局
  • 视频
  • 全国景点
  • 旅游攻略
  • 旅游界
  • 最新
  • 景点排名
  • 景点介绍
  • 元宇宙
  • 民宿
  • 当季旅游
  • 自助旅游
  • 云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