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家三毛-旅行文学史不朽的里程碑
笔者少年时期(初中)的时候,有机会读到三毛文学作品《撒哈拉的故事》,被书中描绘的情节所吸引,撒哈拉沙漠独特而神奇的大漠风情,为我打开了一扇想象的大门。撒哈拉人几年洗一次澡,用瓦片刮身上的污垢,这些情节至今在我脑海中栩栩如生。
三毛是一个用生命写作的作家,她的作品数量颇丰,并且所有作品有一条主线,就是记述她丰盛的灵魂的轨迹。读三毛的作品,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清晰的美丽又充满爱心的女子的形象。近来在网上发现有些庸俗作者各种贬低三毛,深感痛心,于是产生了一个心愿,希望能通过我等的正义发声,为三毛正名。
三毛在撒哈拉沙漠
三毛是享誉世界的著名作家,严格来说三毛是个热爱写作的旅行家。三毛作词、齐豫原唱、费翔唱红大陆的歌曲《橄榄树》,描写的就是三毛真实的状态: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
我的故乡在远方
为什么流浪
流浪远方 流浪
为了天空飞翔的小鸟
为了山间轻流的小溪
为了宽阔的草原
流浪远方 流浪
还有还有
为了梦中的橄榄树 橄榄树
...
三毛拥有一颗率真的心,一个向往自由的灵魂。对于三毛来说,生活就是诗和远方。三毛的生活足迹就是她旅行的足迹,三毛的文学作品记载的就是三毛自己旅行生活的经历。是旅行中新鲜的外部世界激发了三毛持续创作的灵感。
祖籍浙江舟山定海,重庆出生并度过幼童年,台湾长大,西班牙、德国、美国留学,撒哈拉沙漠和荷西结婚定居生活,大加纳利岛定居生活,中南美洲体验生活,台湾文化大学任教,乌鲁木齐王洛宾家一段短暂的美好时光,浙江舟山老家探亲祭祖,台湾自杀...三毛走过的地方包括中国、西班牙、德国、美国、撒哈拉、摩洛哥、葡萄牙、法国、意大利、墨西哥、哥斯达黎加、洪都拉斯、巴拿马、哥伦比亚、秘鲁、玻利维亚、智利、阿根廷等59个国家和地区。
三毛生平简史
三毛短暂的一生,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1943年3月26日(农历2月21日),三毛出生于重庆市南岸区黄桷垭正街。幼时原名陈懋平。
1948年,随父母迁居台湾。幼年时期的三毛喜爱读书,遍读《红楼梦》等世界名著。由于老师对这个单纯少女的无情伤害,三毛决绝的离开了学校,辍学回家。在家里得到父母亲的悉心教导,在诗词古文、英文方面打下良好基础,并在绘画方面得到名师真传。由于学不会陈懋平的“懋”字,自己改名为“陈平”。
三毛
1967年,三毛赴西班牙留学,和荷西相识。后去德国、美国等。在三年之间,前后就读西班牙马德里大学、德国哥德书院,在美国伊诺大学法学图书馆工作。
1970年回台湾,三毛在文化大学德文系、哲学系任教。因未婚夫猝逝,再到西班牙,与分开6年的荷西重逢。
撒哈拉沙漠
1973年,于西属撒哈拉沙漠的当地法院,与荷西公证结婚。新奇的沙漠、千疮百孔的大帐篷、铁皮做的小屋、单峰骆驼、成群的山羊、快乐的生活...沙漠时期的生活激发了三毛潜藏的写作才华,作品源源不断。
三毛与荷西共同生活阶段还曾在西班牙所属大加纳利岛定居生活过一段时间。
1976年5月,三毛出版第一部作品集《撒哈拉的故事》。《撒哈拉的故事》妙趣横生、活泼俏皮的描写,弥漫在字里行间的快乐与幸福,跃然纸上;大漠风情、邻里趣事、夫妻斗嘴、文化差异,读之如清流激湍,似溪水潺湲。三毛因此一举成名。几年间,《雨季不再来》、《稻草人手记》、《哭泣的骆驼》、《温柔的夜》也相继问世。三毛“流浪文学”风靡华人世界。
1979年9月30日,三毛的丈夫荷西因潜水中意外事件丧生,三毛生命中最阳光灿烂的一段戈然而止。
1981年,三毛结束流浪异国14年的生活,回台湾定居。
1981年11月,《联合报》特别赞助三毛往中南美洲旅行半年,回来后写成《万水千山走遍》,并作环岛演讲。之后,三毛在文化大学文艺组任教,教小说创作、散文习作两门课程,深受学生喜爱。
1984年,因健康关系,三毛辞卸教职,而以写作、演讲为生活重心。
1989年4月,三毛经香港到上海,专程拜访以漫画《三毛流浪记》驰名的张乐平先生,了却夙愿;并回大陆家乡浙江舟山定海,在爷爷墓前哭诉衷肠。
1990年,从事剧本写作,完成第一部中文剧本,也是她最后一部作品《滚滚红尘》。
1990年4月和9月,三毛先后两次赴新疆乌鲁木齐拜访西部歌王王洛宾,并产生了一段跨越30岁年龄的旷世爱恋。这一年,三毛47岁,王洛宾77岁。
1991年1月4日,前一天刚刚做完手术的三毛,在台湾荣民总医院上吊自杀身亡,年仅四十八岁。
艺术靠征服而存在-三毛是真正的作家
三毛的作品形式以记述自己旅行见闻的散文为主,可以把它定位为旅行文学,即文学化的游记。有些人称之为“流浪文学”,有些人称之为“离散文学”,我觉得都不是太合适。
早期的旅行文学作品,著名的有马可波罗游记、徐霞客游记。相比之下,三毛的旅行文学作品内容更加的生动而传神,笔触更加的细腻和生活化,融入了作者个体丰富的情感细节,更能打动读者的心灵,因而在全球范围内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力,堪称旅行文学史上的里程碑。
三毛是一个传奇女子,她的行为不是一般庸俗的人可以理解的。要想真正的了解她,必须走进她的作品,感受她善良而炙热的灵魂。
《撒哈拉的故事》是三毛最受欢迎的作品集。撒哈拉沙漠的生活经历为三毛提供了无穷的创作素材。夕阳西下,广袤的沙漠镀上了一层玫瑰红。沙漠、帐篷、撒哈拉牧民、孤独的棕榈树、三五成群的山羊和骆驼、袅袅的炊烟,构成一幅傍晚的温柔沙漠风情图。这些似乎与世隔绝的撒哈拉牧人,既不刻意追求,也不悲天悯人。正如三毛离开撒哈拉前的感触:生命,在这样荒僻落后而贫苦的地方,一样欣欣向荣地滋长着。它并不是挣扎着生存,对于沙漠居民而言,他们在此地的生老病死都好似如此自然的事。我看着那些上升的炊烟,觉得它们安详得近乎优雅起来。
撒哈拉沙漠
三毛的作品情感真实,没有太多的粉饰,而是展现生活的原貌和生活中的智慧与趣味。在她的作品中,没有一般爱情作品所描写的花前月下、卿卿我我、唧唧絮语,即使在《结婚记》里写到她与荷西婚前谈恋爱时的生活,最多也只写到他们如何在寒风中抖抖索索地坐在西班牙公园的长椅上,想着如何解决温饱问题。三毛经历了灰暗的少女时期和多舛的青年、中年时期,使得悲情成了她作品的基调。这种对疼痛的敏感一直在三毛的性格中保持了下来,并对她日后的写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她用善良、忧伤、怜悯的目光关注自我,关注周遭的世界,因此,她作品的字里行间总是溢满了悲情的美丽。如在《哑奴》中,三毛成功地为我们描绘了一个生活在深重苦难之中毫无人身自由,却又充满了爱和智慧的黑人奴隶形象。
三毛在文章中对人物和景物进行了大量的白描。她总是写原生态的自然本色,不加以稍许人为的雕琢。三毛刻画的人物也是通过对人物的外貌和语言进行白描来再现真实的人物形象的。三毛从生活的实际出发,表现出人物多方面矛盾统一的性格,而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毛与荷西在撒哈拉沙漠
三毛的作品具有浓郁的抒情色彩。无论是小说还是散文,她的文字里总是流露着女性的柔美和细腻。《沙漠中的饭店》是记述她和外国丈夫荷西吃中国菜的乐趣,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没有成为他们和谐生活的障碍,相反却成为这对柴米夫妻快乐的源泉。《结婚记》则记录了她在沙漠中与荷西仓促结婚的戏剧性过程,种种滑稽可笑与庄严的结婚仪式交织在一起。
而她生前做得最后一件了不得的事是,写下了《滚滚红尘》这部剧作,当作一阕绝美的词章,送给自己,送给林青霞,送给她所喜欢的张爱玲。电影的女主角韶华是众多“最好的女子”的合体,是张爱玲,是三毛,是林青霞,她们有着同样的温柔,细腻,大胆,浪漫,无奈,义无反顾和决绝。珍贵的是《滚滚红尘》里所描述的情也好,爱也罢,人来人往,林林总总都是真的。
《回声》三大美女:三毛 齐豫 潘越云
三毛不仅有她自己的书,还有她自己的歌。1985年,三毛和自己的好朋友齐豫、潘越云一起制作了一张叫做《回声》的专辑。三毛写词,齐豫潘越云来唱,滚石唱片公司负责出版,这样的阵容,空前绝后。
《我的宝贝》这本书收录三毛走遍万水千山收集的80余件宝贝的来历故事及精美照片。这些三毛收藏的宝贝大多其实只是一些普普通通的小物件,小首饰、小玩具、石像、陶器、裙子等,但是看书中三毛的记述,每件收藏品都有它的来历,件件都像是有生命,件件都倾注着她与亲人的爱。
大师通过作品和观众读者对话。
三毛那些活色生香的文学作品不但成为几代华人的精神食粮,也为汉语文学获得世界性荣誉立下了不朽的功勋。这是活生生摆在眼前的事实,不是几个无知的庸人说否定就能否定、说贬低就能贬低的。
著名作家贾平凹这样评论三毛:三毛不是美女,一个高挑着身子,披着长发,携了书和笔漫游世界的形象,年轻的坚强而又孤独的三毛对于大陆年轻人的魅力,任何局外人作任何想象来估价都是不过分的。许多年里,到处逢人说三毛,我就是那其中的读者,艺术靠征服而存在,我企羡着三毛这位真正的作家。
她从未离去-三毛作品集
三毛作品共23部,150万字。以下是主要的代表作:
01.《雨季不再来》:从青涩敏感的三毛,蜕变为智慧成熟的三毛,而成长过程中的赤子之心,始终不渝。
02.《撒哈拉的故事》:三毛最受欢迎的作品集,带领读者走进传奇的沙漠世界。
03.《稻草人手记》:点点滴滴尽述加纳利岛生活中的情趣与无奈,朴实而谐趣,令人笑叹。
04.《温柔的夜》:阅遍种种人情冷暖之后,溢于三毛笔端的依然是对大千世界的温柔观照,真挚动人。
05.《梦里花落知多少》:荷西意外去世。哀恸过后的坚强,让这位深情女子更加美丽。
06.《万水千山走遍》:在中南美洲和祖国大陆的游历见闻。读者不妨跟随她的脚步,也做一次纸上的旅行。
07.《送你一匹马》:字里行间中透露出来的,是生命中的痛苦与思索,是对家人和朋友满怀的爱。
08.《亲爱的三毛》:三毛与读者进行了亲密的书信往来,以其成熟、平和的心境感染并帮助了很多人。
09.《我的宝贝》:彩色完整版首次出版,收录三毛走遍万水千山收集的80余件宝贝的来历故事及全部精美照片。
10.《滚滚红尘》:三毛唯一一部电影剧本,获金马奖八项大奖。
11.《流星雨》:三毛演讲录,听着听着就泪流满面。
...
三毛与荷西的爱情故事
三毛与西班牙少年荷西的爱情,是一个天荒地老的传说。
初识荷西时,三毛在马德里上大学三年级,而荷西只不过她学校附近就读的一名高中生,年龄比三毛小好多岁。一次偶然的机会,圣诞节晚上,头戴一顶法国帽的荷西却在她所居住的公寓楼下等她送她节日礼物与祝福。
三毛因为年龄关系并没有考虑和荷西谈恋爱。而荷西却照样逃课来看她,直到有一天,荷西一脸认真地说,ECHO,你等我结婚好吗?六年!四年大学,二年服兵役!好不好?
三毛觉察他的异常,便对他下警告:再也不要来找我了,我有男朋友的!荷西也不生气,只是挥挥他的法国帽,倒退着跟三毛说:ECHO,再见。
后来荷西便真的再也不来找三毛,偶尔在路上遇见,他只是礼貌性地拥抱一下三毛亲亲她的脸颊。而三毛身边的男友似乎总在换来换去。
返台后的三毛遭遇未婚夫意外身亡。痛苦之余她重返西班牙。那一天她接到一个好朋友的电话,说有要事嘱她赶过去她家。临近晚上时三毛便匆匆赶到好朋友家。见面时,好朋友只是叫她闭上眼,等候。而此时,三毛被人突然拦腰抱起,旋转,三毛睁眼一看,是荷西。三毛既惊喜又感动,巨大的幸福感充满全身。
三毛与荷西
七个月后,三毛与荷西在撒哈拉举行公证结婚。
三毛与荷西
荷西的大部分工作是作一名潜水工程师,三毛每天都会在下午两点半开三个小时的车冒着沙漠里走沙与龙卷风的危险去接五点半下班的荷西回家。后来,荷西去了另一个岛上,每周才可以回家一次,于是,三毛就将车与行李托运过去,陪心爱的荷西一起。
三毛父母、三毛、荷西全家福
三毛婚后七年(1979年),陈爸爸和陈妈妈远道飞来欧洲探望女儿女婿,因为地域的文化差异,荷西不懂得如何称呼中国的岳父母,依西方人习惯,他便要称呼其为陈先生陈太太,而对三毛来说,一定要叫爸爸妈妈,荷西紧张得不得了,言行拘谨,长时间未能将爸爸妈妈叫出口。而就在吃晚饭时,正在收拾碗筷的三毛忽听聊天中的荷西对她爸爸说:“爹爹,你叫ECHO准许我买摩托车好不好?”三毛赶紧躲进厨房,泪流满面。荷西肯这样叫她的爸爸,是缘于他对她多么深情的爱才可以做到的。
就在送别三毛父母的那一个夏天,三毛陪同双亲飞离岛上,而荷西也送他们到了机场。可惜,这便成了永诀。荷西潜水时出了意外。时年荷西仅三十岁。三毛和父母赶回来,给荷西送葬。三毛悲痛欲绝,她干脆用手掘那个墓坑,泪水和手掌上的血一起交混在了泥土里。
西班牙人在拉芭玛岛荷西丧生的地方,修了一个景观,叫观海台。三个柱子代表三毛,下面几个鹅卵石代表三毛曾经捡鹅卵石。
三毛几天没吃没喝接连地晕倒过去...当时陈母端来一碗汤哀求女儿喝下去,而心痛至极的三毛看也不看一眼,她执意要陪荷西一起走...后来,琼瑶和三毛通了7个小时的电话,不停地劝慰,直到三毛肯答应她:绝不自杀。
没有荷西便没有了可爱的三毛,那些日子,三毛忙着替荷西订做墓碑,又每天都买大把的鲜花去墓地看她的爱人,陪他说话,直至天黑仍不肯离开。就这样三毛陪伴着荷西的灵魂,时间长达一年多。
视频:听听三毛的声音-三毛回忆与荷西的爱情故事
1981年,在父母的劝说下,三毛结束流浪异国14年的生活,回台湾定居。
三毛与王洛宾的爱情故事
三毛与西部歌王王洛宾的爱情,是一场跨越30岁年龄的旷世绝恋。
1990年初,三毛偶然了解到西部歌王王洛宾的身世,被感动的热泪盈眶。三毛从小就爱唱《在那遥远的地方》、《达板城的姑娘》等王洛宾的作品,她把这些中国民歌带到西班牙,带到撒哈拉去唱,一直唱了几十年。当她有机会去新疆旅游时,特地去拜访了这些民歌的原作者王洛宾先生。
1990年4月,三毛跟随大陆旅行团来到新疆乌鲁木齐,拜访王洛宾。4月6日,三毛叩响了那扇期待已久的门,王洛宾打开房门,见到了一个风尘仆仆但依旧美丽的女子,她双眸含情,面带微笑,海藻般的长发上跳跃着夺目的光彩。
初次相见,三毛为王洛宾深情演唱了她的代表作《橄榄树》: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王洛宾被眼前的女子深深吸引,她来自远方,她来自梦里,她震撼了老人孤寂已久的心。这一年,三毛47岁,王洛宾77岁。
促膝长谈,相见恨晚,他与她如失散多年的好友重逢,彼此敞开心扉,彼此走入心房,那种悸动,那种欣赏,是最纯粹的情感。无关风月,只为关心。
回到台北后,三毛抑制不住对王洛宾的思念,她的心无时不刻都在牵挂着那位远方的老人。短短3个月间,三毛给王洛宾写了15封信,其中炽热的情感溢于言表。
王洛宾基于现实社会环境的普遍文化背景,难以逾越30年年龄差距造成的心理障碍。王洛宾写信告诉三毛:萧伯纳有一柄破旧的阳伞,早已失去了伞的作用,他出门带着它,只能当做拐杖用。王洛宾自嘲而诚恳地说:我就像萧伯纳那柄破旧的阳伞。之后,王洛宾延缓了写信的日期。三毛急匆匆来信,责怪洛宾:“你好残忍,让我失去了生活的拐杖。”
1990年9月,三毛再赴新疆,去见她心中的太阳。这一次,三毛特意穿上了在尼泊尔买回的民族服装,把自己打扮成《达坂城的姑娘》模样,希望以此唤醒王洛宾的心。
这次三毛以要给王洛宾写传记为由住在了王洛宾在新疆的家里。三毛憧憬着一份美好的生活。然而人生经历,生存环境,观念形态,诸多的不同,使她和王洛宾之间,无法疏通30岁年龄差距造成的鸿沟。
据王洛宾儿子王海成回忆:“父亲的房间有三个卧室,三毛就住在其中一间。为了避免别人说闲话,父亲还专门请了一位女学生到家里来照顾三毛。”但是三毛这一次的新疆之行并不愉快,首先是当时一个节目组在给王洛宾拍纪录片,节目组得知三毛来了后,希望邀请三毛参与拍摄,但三毛认为这是摆拍并不同意,在王洛宾再次请求下,三毛才违心答应,这件事之后,三毛就搬到了宾馆住。
三毛渐渐明白了:年近80的洛宾,生活给他刻下的伤痕太深太深;她的一颗爱心,远不能抚平这位老人深重的心灵创伤。14天后,三毛提着行李,落寞的离开了新疆,回到台湾。
同年11月,三毛给王洛宾写了最后一封信,信中说,她已经在香港订婚了,希望得到王洛宾的祝福。
次年(1991年)1月4日,前一天刚刚做完手术的三毛,在台湾荣民总医院上吊自杀身亡,年仅四十八岁。
当远在新疆的王洛宾收到三毛死讯,痛悔不已。为了永远纪念这段情谊,王洛宾为三毛写下了生命中最后一首情歌《等待-寄给死者的恋歌》:
你曾在橄榄树下等待再等待
我却在遥远的地方徘徊再徘徊
人生本是一场迷藏的梦
且莫对我责怪
为把遗憾赎回来
我也去等待
每当月圆时
对着那橄榄树独自膜拜
你永远不再来
我永远在等待
等待等待
等待等待
越等待,我心中越爱!
王洛宾在等,三毛却再也不会来。
三毛在台湾荣民总医院自缢身亡的时候,身着白底红花睡衣,现场没有留下任何遗书。在她的大姊眼里,三毛爱整齐与漂亮,向来爱美,从不愿意以睡衣示人,她怎么可能穿着睡衣离世呢?
可见,当时的三毛,并不是人们所想象的要去另一个世界找荷西,而是内心充满了对生活的绝望。一个依靠爱而生的人,离开了爱,那就意味着生命的终结。
大漠中的传奇女子三毛
三毛的人生画卷,是凄美的欢颜。
父母的孩子-真实而勇敢的三毛
1988年秋天,有次三毛和林青霞等三人一起吃晚饭,三毛喝了很多。饭后三毛在她的大笔记本上涂鸦说:“我在跟荷西说话。”还告诉林青霞她们荷西说了些什么,她谈到曾经请灵媒带她到阴间去走一趟的情形。于是她们开始研究,死是什么感觉,最后大家约定,如果她们之中有一个人先离世,就得告诉另外两个人死的感觉。回去后,三毛在楼梯上摔断了四根肋骨,肺被穿破,后来一半的肺被割掉了。
三毛有着一颗热爱祖国的赤子之心,她很早就提出“两岸不能再分离了”。1985年,她在一个几千人参加的演讲会上唱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她是在台湾第一个把《义勇军进行曲》公开唱出来的人。
谁能理解三毛的“痴”与“真”?我们看看她的父母怎么说。
三毛率真而热烈的个性养成,与她有幸遇上一对智慧而有大爱的父母有很深的关系。
三毛父亲陈嗣庆这样说:我女儿常说,生命不在于长短,而在于是否痛快的活过。我想这个说法也就是:确实掌握住人生的意义而生活。在这一点上,我虽然心痛她的燃烧,可是同意。
三毛母亲缪进兰这样说:三毛是个纯真的人,在她的世界里,不能忍受虚假,就是这点求真的个性,使她踏踏实实的活着。也许她的生活、她的遭遇不够完美,但是我们确知:她没有逃避她的命运,她勇敢的面对人生。在我这个做母亲的眼中,她非常平凡,不过是我的孩子而已。
而对我们读者来说,三毛就是我们精神上的良师益友。虽然我们并没有与她有过生活上的交集,但是我们与她有着灵魂上的交集,我们因为阅读她洋溢着浪漫又悲情的文章而爱上她。她的真善美,是照亮我们生命之路的一盏灯。
缅怀三毛
旅行家三毛,文学家三毛,旅行文学史不朽的里程碑。让我们用歌声来缅怀她:
(罗大佑《追梦人》)
让流浪的足迹在荒漠里写下永久的回忆,
飘去飘来的笔记是深藏的激情你的心语,
前尘后世轮回中谁在声音里徘徊,
痴情笑我凡俗的人世终难解的关怀...
中华人文始祖——伏羲
伏羲是中华人文始祖,三皇五帝之首。伏羲是中华先民由母系氏族社会进入父系氏族社会的第一位载入文献的男性始祖。根据《长沙子弹库楚帛书》的记载:伏羲时期已有天地,但仍是一片荒芜,于是伏羲娶妻(女娲),生子嗣...
遵义独竹漂-独竹为舟,篙定赤水河
贵州遵义独竹漂绝技,独竹为舟,篙定赤水河,惊艳世人。近期,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独竹漂绝技,在遵义姑娘杨柳的努力下,在短视频平台爆红...
2023-02-25
李白《独坐敬亭山》
李白《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敬亭山是安徽省宣城市人气景点。山虽不高,但因其山势拔地而起,远看满目清翠,云漫雾绕...近观林壑幽深,泉水淙淙...
2022-10-06
逛柳州夜市,品网红美食柳州螺蛳粉
柳州螺蛳粉这几年突然爆红,成为网红产品,“柳州螺蛳粉”成功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据传,螺蛳粉起源于柳州夜市。柳州的螺蛳文化,渊源久长,柳州人无螺不欢。柳州人的食谱中,有上百道美食与螺蛳有关...
2022-04-13
印象查干湖·最后的渔猎部落-纪录片视频
查干湖冬捕被誉为最后的渔猎部落创造的世界奇观。查干湖每年12月中旬到次年1月下旬的壮观冬捕场面,都会吸引很多国内外游客前来观看。查干湖冬捕被国务院批准确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022-01-03